站群导航

经开区教育局

中学

小学

幼儿园

手机版
综合办公
您的位置: 首页 >中学部>教学工作>青年教师培养材料>详细内容

吴呈玉第4周青蓝工程教学指导表

来源:无锡市东绛实验学校|http://www.djxx.com.cn:9090/ 发布时间:2011-04-06 12:20:47 浏览次数: 【字体:

无锡市东绛实验学校中学部

“青蓝工程”教学指导记录表

2010 --2011学年度 第二 学期 姓名 吴呈玉 学科 语文

周次

日期

2011.3.7

指导教师

顾志敏

教学目标

1.梳理课文的行文线索,把握寻月过程中孩童的心理及其发展变化的轨迹,培养追求美好事物的情怀。

2.研读文本,体会孩童寻月过程中的童真童趣,揣摩文中孩童语言的特色。

3.体会“奶奶”这一人物形象的作用。

教学重点、

难点

1.把握寻月过程中孩童的心理及其发展变化的轨迹。

2.研读文本,体会孩童寻月过程中的童真童趣,揣摩文中孩童语言的特色。

一. 预习检测

面面相觑 倏忽 嫉妒 雕砌 袅袅

二、 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每当夜幕降临,一轮明月升上夜空,清澈的月光洒满大地,让人产生无数情思遐想。文人墨客更是对月亮倍加青睐。同学们曾经读过许多描写月亮的文学作品,唱过许多与月相关的歌曲,有的是歌颂月的美好和纯洁,有的是借明月表达心中的情感和思绪。现在请同学们说说与月相关的诗句。

如: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李白)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王安石)

野旷天底树,江清月近人。 (孟浩然)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王昌龄)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张九龄)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苏 轼)

这节课我们来学习一篇也是与月相关的文章(板书《月迹》贾平凹wā )。这里贾平凹的“凹”读wā,他是中国当代著名作家。

三、轻声朗读课文,根据“感悟·品味·欣赏”的提示梳理课文的行文线索。

明确:盼月--镜中看月--院中望月--杯中饮月--河中寻月--眼瞳见月--沙滩议月

四、学生自主阅读,互相交流。

(一)找出文中描写月亮的语句,分析孩子们的心理变化。

学生讨论,教师明确:

明确:1.在屋中的穿衣镜上看到了月亮,没多久,月亮在镜上消失了,孩子们很失望;(指名朗读)

板书:镜中看月--失望)

“款款地,悄没声地溜进来”“原来月亮是长了腿的”等,把月亮拟人化,想像力丰富又奇妙,体现了孩子的特点。

2.孩子们跑到院子里寻找月亮,“满院子的白光”“玉玉的、银银的”月亮“明显大多了,也圆多了”,有桂树,有嫦娥,每个人都说月亮是属于自己的;(集体朗读)板书:院中望月--羡慕 嫉妒 争执)

“玉玉的,银银的”把月光与“玉”“银”联系起来,符合孩童们的视觉心理感受,既有形象,也有色彩。

“累累的骨朵儿”仿佛就是“繁星儿变的”想象奇特而自然。

“清清晰晰看见里面有了什么东西”,“面面相觑”,“倏忽间”“好象”周身弥漫“一种气息”,有“一种淡淡的痒痒的感觉”,“似乎”自己就在月中,月桂就是庭桂。童心的感悟力无比深切,好像身临其境,月上人间融为一体,无比美好。

3.善解人意的奶奶给每人一杯甜酒,指出每人酒杯中都有一个月亮,喝下去,月亮就在每个人的心里。(点名朗读)板书:杯中饮月--人人拥有)

酒杯里“浮”起一个小小的月亮的满圆,手刚一动,它便“酥酥地颤”,孩子们把酒“都喝下肚去,月亮就在每一个人的心里了”,童心的体验极为独特,孩子们把月亮珍藏在心底。

4.人人心中有月,再去院中寻找,很快在葡萄叶儿上、瓷花盆儿上、爷爷的锨刃儿上发现了月亮。(集体朗读)板书:院中寻月--来了兴致)

“妙极了,它真没有走去……”孩子的好奇心一旦被激起,就会有无穷的发现。

5、寻月寻出了院门,在沙滩上、在每个人的眼睛里找到了月亮,他们陶醉在月色中,而且明白了月亮是属于每个人的。(集体朗读)板书:河中寻月

瞳中见月--满足)

“月亮竟是这么多的。”孩子的发现力极其敏锐,他们发现:月亮无处不在,只要你愿意,它就有了哩。

“月亮是我所要的。” “月亮是个好”。童稚的语言,拙朴而又诚挚,表达了孩子对月亮真诚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月亮是我们按在天空上的印章”,一轮圆月衬着无边无际的天空,像一枚小小的印章盖在书本上,长天为纸月为印,比喻形象贴切,表明天空是我的作品,天空是我的财富,我们是月亮的主人,我们是天空的主人,我们拥有天体,我们拥有宇宙,我们每个人都可以寻找到生活中的美。童心的创造力极为高超,童心的气概可吞长虹。

教师小结:在这里,寻月的过程其实也是孩子们心理发展变化的过程,孩子们沐浴着皎洁的月光,欣赏到了美丽的月色,感到了极大的满足。

(二)深入探讨:美丽的月色,在作者的心理象征着什么呢?

明确:月亮那么美丽和纯洁,能给每个人都带来美的享受,是美好事物的象征。月迹可以理解为月亮在孩子心中留下的美好印迹;也可以理解为月亮变化的轨迹,寻月的过程就是寻找美的过程。通过记叙寻月的过程,描绘了美丽的月色,赞美了孩子们美丽纯洁的心灵,表达了孩子们追求美好事物的纯真愿望,同时告诉我们一个道理:美好的东西是属于每个人的,只要我们努力去寻找,就能找到我们所需要的美好事物。(板书)

五、文中的“奶奶”是个什么样的人物形象?这个形象在文中有什么作用?结合文中对奶奶的描写加以分析。

明确:“奶奶”这一形象是不可或缺的,甚至是作者有意塑造并寄托了作者理想的一个形象。

(奶奶首先提醒“月亮出来了”;月亮消失后,奶奶要求孩子们“快出去寻月吧”;奶奶告诉孩子们月亮的知识;当孩子们为月亮而“争执”时,奶奶为每人倒了一杯酒,让每个人都拥有了一个月亮;最后奶奶让孩子们到院外去寻月,见到了水中之月,见到了瞳中之月。)

奶奶了解并爱护孩子的童心童真,自身对生活充满热情,甚至自身也童心未泯;奶奶又是一个高明的教育家,注重引导孩子关注外界、探索自然,注重调解孩子之间的矛盾纠纷,并把孩子的心灵不断带进新的高尚境地。没有奶奶这个形象,就没有孩童的寻月、议月,就没有孩童心灵的升华。

六、课堂小结。

生活中处处有美,只要同学们更好地去发现美、感受美、创造美,我们的生活就会变得更加美好,我们生活的世界就会变得更加美丽!

七、作业设计。

请同学们模仿课文的手法,从下面提供的自然景物中任选一种,展开想象,用儿童化的语言写出其特征及你的感受,三百字左右。

太阳 月亮 小草 树叶 荷花

问题提出

与解决

通过朗读课文,品味文章,把握作者的感情,学生比较容易接受。

指导教师

意见

结构合理,条例清晰,指导通过学生朗读来把握作者感情,效果较好。

分享到:
【打印正文】
×

用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