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群导航

经开区教育局

中学

小学

幼儿园

手机版
综合办公
您的位置: 首页 >中学部>德育工作>德育科研>详细内容

如 何 让 学 生 面 对 网 络

来源:无锡市东绛实验学校|http://www.djxx.com.cn:9090/ 发布时间:2009-03-19 16:17:49 浏览次数: 【字体:

无锡市东绛实验学校 邵晓东

基本情况:

背景:随着计算机的普及,互联网的飞速发展,网络越来越多地进入青少年的生活,对青少年的成长产生了越来越重要的影响.网络为青少年开拓了知识视野,拓宽了认识世界和掌握知识的渠道,开发了潜能,发展了知性等,但随着青少年“网民”队伍的不断壮大,在青少年中出现了一种互联网的行为心理障碍“网络心理综合症”。

案例:段钰,男,15岁,九(1)学生,成绩不理想,爱好网络聊天、网络游戏,父母在湖南工作,家里只有爷爷奶奶,对段钰又较为宠爱。开学以来,基本每天都玩游戏,而且玩得很晚,白天上课无精打采,甚至坐在座位上睡着了。

根据观察并参考有关心理测试指标,确认段钰有了网络心理障碍,主要症状为:大量的时间花在上网或上网有关的活动上,以至于影响了正常的学习、生活等。如果其在一段时间内不上网,就会出现类似戒断症状的表现,如焦虑、烦躁不安等;经常沉缅于网络游戏、网络攻击等,与平日表现大相径庭。

案例评析

“网络心理障碍”的发生与青少年处于特殊的心理发展阶段是分不开的。在这个心理发展阶段,往往会出现求知欲与认识水平的矛盾、性冲动与自控力的矛盾,要求理解与难为他人理解的矛盾、理想与现实的矛盾等。而网络是对现实社会的虚拟和“克隆”,如果青少年的上述矛盾心理在现实社会中没有得到正确的引导与释放,再加上个体特殊的个性心理特征的影响,就可能使青少年在网络的虚拟社会中找到缓解这些矛盾的途径而不能自拔。

青少年由于心理不成熟、交往经验和交往技巧等原因,往往在交往过程中往往会出现一系列的心理问题。而网络上的交往具备了人际交往的所有条件与特征,又由于主要是通过电子邮件、网上聊天和网上传呼等手段进行联系与交流,就使交往双方逃避了在现实交流中必须面对面的压力。而且可以向对方隐瞒真实的身份、年龄甚至性别,以一个“虚拟”的“我”来与对方进行交往。这就使这部分青少年觉得这种交往方式更随意、没有压力,既避免了现实中交往的紧张、不适心理,又满足了交往需要,于是逐渐乐此不疲。

教育对策:

1.对其进行安全上网的教育,消除对互联网的神秘心理。避免“网络心理障碍”的有效方式绝不是简单禁止,那样不仅效果不佳,而且不能发挥互联网作为传阅交流信息的工具的作用。正确的措施不仅不是简单禁止,而且是更进一步地推动。

2. 教育其从小树立崇高的理想,明确上网的目的,提高自我保护意识,充分利用好网络这个工具学习更多的科学技术。使其认识信息技术作用不仅是如何操作计算机,而且更重点的是要培养自己良好的网络道德,养成他们良好的网络素养和网络心理。

3.营造氛围,形成合力。通过班会等活动形式,在班级介绍丰富积极健康、适合青少年的互联网页内容,并在学生中开展青少年上网产生问题讨论。通过这些方式,营造一种班级氛围,形成一种良好班级风气,以环境、舆论等形式影响和教育其正确使用互联网,将网络对青少年心理的负面影响减小到最低点。

4.进行家访。在进行家访过程中,建议其家长掌握初步的网络知识,树立正确的网络教育观,加强与子女的交流。

效果:

通过以上措施和一段时间的综合教育,提高了段钰同学对网络的认识,增强了他的网络道德,消除了其网络心理障碍,他的学习成绩也得到了提高。

启示:

要加强对青少年安全上网的教育,引导学生正确对待网络,合理利用网络;其次要进一步开展素质教育,完善学校课外活动体系,丰富学生课外生活,使青少年避免空虚、孤独和压抑,满足他们渴望交流与友谊的需求,使他们的生活更加丰富,课外活动内容更加充实,两次学校要充分利用自身优势,创办融知识性、教育性、娱乐性、实用性为一休的青少年网站,发挥学校正确的导向作用和监管作用,既满足学生获取信息的需要,又不至于使他们误入歧途。

分享到:
【打印正文】
×

用户登录